“龙年文创”登热搜 “文化年货”让年味更醇厚

来源:欧宝app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4-03-08 04:53:05

  年味,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与家人团圆的温情,是来自饭菜飘香的吸引,是对风土人情的体验。

  “传统节日没新意、年味淡”已被网友们持续吐槽多年,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这个春节早早透露出浓郁的“文化味儿”。年货市场上老字号、非遗产品吸引眼球;博物馆文创产品出圈、扩圈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穿着汉服过节更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求的时尚今年春节“文化年货”不仅在线下热销,在线上也受到青睐。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故宫文创官方旗舰店的龙年商品超过60款,其中最受喜爱的故宫新春福筒销量早已超过10万单,“龙年文创”这一关键词更接连登上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热搜榜单。

  “文化年货”何以走俏?最重要的当然是其背后承载的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仔细品鉴“文化年货”,仿佛经历了一次历史背景和文化之旅,也让年味更加醇厚。

  在某单位工会任职的晓熙,多年来为各种节日采购过不少商品。“就我个人来说,每次活动或者每个节日都买差不多品类的东西一定会审美疲劳。因此,从活动内容到场地布置,我肯定会尽量想办法做出新意。”晓熙坦言,这么多年忙下来,整体感觉还是西方节日的装饰品和礼物更丰富一些,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商品很少能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今年她明显感觉到年货市场满满的文化味。“别说各种传统宫灯了,光是今年的生肖龙灯就不下十几种,简直让人挑花了眼。”

  各种包含非遗元素的年货不仅在线上受到大家青睐,在线下也同样吸引众人的眼球。特别是自从1月21日天津桂发祥股份公司打造的天津首家老字号集合店开业之后,更是在天津引爆了一对老字号、非遗年货的关注和购买热潮。在观照轩瓷器的展台前,已经选购了满满一车年货的张女士拿着一对憨态可掬的瓷龙作品爱不释手。“每年采买年货,我都爱去大型超市,一年年过去,总觉得缺了点新鲜劲儿。”张女士指着一车的年货说,“这一趟没白来,有了老字号集合店方便多了。”

  在这里,记者还意外地遇到了一对来自北京的母女。这位网名叫“北京小妞”的女士和记者说,这趟行程自己是专门为探店而来的:“我很喜欢民间传统文化,总爱拍些探店的短视频。前两天在北京全聚德选购年货礼盒时,听说他们在天津开了第一家直营店,就设在桂发祥的这个老字号集合店里,我就赶紧过来瞧瞧。这是我头一次听说老字号集合店的概念,感觉挺新鲜的,北京应该还没有。在这里,我也确实找到了穿越时空的感觉:老字号、老胡同、老招牌,更有让人怀念的传统技艺和老味道,刚一走进来,浓浓的节日氛围就已经拉满了,果然民间传统文化和年味还是最搭的。”

  今年春节,连孩子们手里的玩具也透出了浓浓的怀旧味道。在河西区文化中心广场,两个孩子举着一对活灵活现的翻花纸龙你追我赶。孩子的母亲和记者说:“纸翻花就是我小时候春节的记忆,已经很久没见到了。今年又在市场上见到了,才知道原来这也是一项非遗技艺。”别看只是一对小小的纸龙,却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目光,不时有人上前打听从哪儿能买到这样的“老玩具”。一位市民对记者表示,正是因为对传统节日“仪式感”的渴望,让这些非遗技艺和民间传统文化重新回归了人们的视野,更受大家的青睐。

  特别注重仪式感的小马,年年都会挑选几款台历作为礼品送给家中的老人或者身边的朋友。之前几年,她买过健康日历、菜谱日历、经典影视日历而今年,她把目光投向了全国各大博物馆的文创日历。“健康日历和菜谱日历都是送给妈妈的,不仅涨知识,还能让她顺手学几道新菜给我解馋,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小马笑着说,“今年我入手了故宫博物院的甲辰龙年日历,是手工盖章版的,有整整40枚印章,拿在手里已经感觉这不只是一本日历,更是一份值得收藏的纪念品了。”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在选购节日礼品时开始回归传统,民间传统文化和时髦大气兼具的“国潮范儿”更成了年轻人的最爱。而这个龙年新春,传统节日商品抢占市场的过程中,各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功不可没。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些国家级博物馆早已凭借极具特色的文创产品火出了圈,各地省级博物馆也都纷纷跟进发力。龙年新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都推出了包含春联、福字、日历、门神等多种传统节日用品的新年福筒、福袋。各地方博物馆还立足自身馆藏推出了具有个性的节日商品:甘肃省博物馆在凭借丑萌的“马踏飞燕”毛绒钥匙扣刷爆朋友圈之后,今年又推出了“抱抱龙”和“幸福龙”毛绒玩具,网友们一边吐槽“这龙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一边抑制不住地“买买买”;苏州博物馆和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名推出的创意拼搭织布机,用颗粒积木还原了古代纺织机的架构,拼搭完成后还能体验古人纺织的乐趣,不仅是小朋友新春礼物的首选,更被不少“大朋友”收入囊中。

  “文化年货”的走俏,也折射出生活方式的变迁和消费理念的改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提起年货,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穿、用。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渐增长。这不,天津博物馆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如约而至。不仅大年初一博物馆推出的首个沉浸式互动解谜游览项目“天博文韵玉境”为市民送上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饕餮大餐,更从1月中旬开始携珍奇展品“走”出博物馆,与SM天津滨海城市广场联手打造2024新春东方文化非遗艺术季,推出“博韵艺术”“博韵文化”“博韵未来”三大主题系列活动。除了现场专业讲解员讲解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外,还有古钱币拓印、竹影艺术、扎染等一系列非遗技艺的体验活动。市民王先生已经在节前带女儿体验了好几个非遗项目,他和记者说:“往年春节总感觉热闹有余而文化味儿不足;今年感觉却大不一样,各种民间传统文化、非遗技艺的展示活动特别多。因为女儿喜欢各种手工制作,我带着她跑了好几个展览,不仅是孩子,连我自己都觉得收获满满。”

  新年穿新衣,你的过年“战袍”准备的啥?不少人在添置过年新装时发现,无论线上线下,以“拜年汉服”为代表的国风元素冬装,在今年的服装市场格外流行。不少网友也将自己这种心态戏称为“血脉觉醒”。

  小超是汉服爱好者,每逢节假日出游,一定会和闺蜜约好,精心装扮一番再出门,回头率达百分之百。“前些年都是出门玩的时候才做汉服装扮,最近几年汉服的热度慢慢的升高,穿汉服出门也不再被视为另类了。还有许多商家看准了年轻人的喜好,推出了更加日常的新中式服饰,它虽然不像正宗汉服那样讲究形制,但满足了我们这些上班族日常着装的需求。去年夏天,各种改良版马面裙已经成了我的基础穿搭之一。”小超笑着说,“今年恰逢龙年,龙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过年了,拜年汉服当然得安排上呀!”

  据天猫统计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线上花了钱的人过年喜庆服饰的搜索量同比增长33倍;近两个月来,“新中式”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拜年汉服”供不应求,曾经是“妈妈”辈最爱的中式穿搭,已经摇身一变让年轻人列入“龙年战袍”首选。记者从电子商务平台搜索看到,一些汉服工作室早早上新了拜年汉服新品,主推的套装销量都在2000套以上;在一家主推儿童汉服装扮的店铺内,最受喜爱的一款唐装过年服销量更是超过了5000套。

  小超和记者说,超高的销量与汉服日渐亲民的价格脱不开关系。“过去我们这个圈子还比较小众,专门设计制作汉服的店也不多。因为服饰繁琐、复杂,不仅制作周期长,价格也比较高。近些年,随着汉服的流行,一些品牌逐渐做大做强,整体价格下降了不少。”记者查询汉服爱好者比较认可的几个汉服品牌时发现,较为热销的唐、宋、明制汉服成衣现货大都在500元以下,部分打折成衣售价在100元左右。不只是网店,“国风”元素同样受到各大服装品牌青睐,特别是一些过去被年轻人冷落的国货品牌,伴随着“国潮”的兴起重新站稳了脚跟。

  今年春节,鼓楼、北塘古镇、杨柳青古镇、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和文化场馆也纷纷抓住热点,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汉服巡游和换装体验项目,为龙年春节再添文化味儿。

  我们每过一次传统节日,既是在汲取其中蕴含的文化养分,也是在赋予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年货”的走俏,让春节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更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津云新闻编辑刘颖)